![]() |
臺灣目前約有百萬的糖尿病人,儘管這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慢性病,有許多人罹病而不自知;或者知道了也不去管它,等到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後悔也就來不及了。以下提出一些糖尿病友在日常居家照護常有的問題: |
●糖尿病一定會多吃、多喝、多尿嗎? ●我的糖尿病好了嗎? 有一位阿嬤原本控制的不錯,在門診消失了一陣子,後來因為血糖過 高、感染住院。原來先前因為阿嬤飲食控制的不錯,醫生沒有再開降血糖的藥,阿嬤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沒有繼續飲食控制,也沒來測血糖。事實上目前還沒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暫時不需服藥,不表示糖尿病好了,仍應繼續定期檢查血糖,做治療的調整。 糖尿病並不是因為糖份吃太多而得到的,各種各類的食物都可能影響血糖,所以最好經由營養師的指導,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份量,和食物種類,飲食均衡、定量、多吃高纖食物,就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全家人都可以一起來實行。 只要維持等量的醣份攝取,稀飯、甜的水果都可以吃,只是吃多少的問題。有些病友飯吃的很少,卻吃很多肉,造成血脂肪過高或腎臟負擔過重;也有人只吃青菜不吃飯,造成血糖過低;均衡定量的飲食才能維持血糖的穩定,避免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病友有時擔心醫師責怪,並沒有告知醫師,自行將藥物減量,這會造成醫師在診療上的誤差。事實上糖尿病藥物本身並不會傷腎、傷肝,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才是造成腎臟功能衰退的原因。所以,如果覺得服藥有任何不適,或擔心有副作用,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不要任意自行停藥。 胰島素注射確實讓許多病友退避三舍,但是當醫護人員建議您打胰島素,通常是因為口服降血糖藥已到最大劑量,仍無法將血糖控制好。當然您可以想想飲食、運動是否可以再加強?平時吃藥是否常忘記?若是沒有以上這些問題,或本身已有較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好現象,還是要早點接受醫師的建議,因為胰島素不會讓人上癮,有時是因為急性感染,或血糖過高,暫時改成胰島素注射。當然如果本身胰島素分泌功能很差,就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 急診室常有因低血糖送進醫院的案例,當然因血糖控制的狀況和使用藥物的種類,引發低血糖的機率會不同。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難免會有延誤用餐或活動量特別多的時後,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對藥物的代謝較不穩定。所以使用糖尿病藥物的病友,應養成隨身攜帶含糖食物的習慣,如有低血糖的症狀,例如饑餓、發抖、心跳加快、頭暈、無力、冒冷汗等要及時補充糖份,才能在低血糖時急救。 市面上可攜帶式的小型血糖測試機器種類繁多,大多操作簡易,需要血量很少,扎血的疼痛度也減輕很多。但是操作正確與否,試紙保存是否適當,都會影響血糖檢測值的準確度。可定期與醫院血糖檢測值在同一時間比對,看是否在容許的誤差範圍內。當然若覺得血糖檢測值跟自己的身體症狀不符合也應提高警覺,不能光憑測試結果就任意調藥;曾有病友因測試結果都偏低,就不斷自行減藥,也未到醫院再做檢查,後來因為血糖太高住院,才發現自己的血糖機壞了。 糖尿病友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引起手腳麻、刺痛等神經病變,感覺也變差,若是赤腳走路或去泡溫泉等,常常受傷而不自知。有老人家使用電熱器溫腳,腳底嚴重灼傷,千萬別因為自己不覺痛,就不在意,因為小小的傷口都可能是細菌感染,甚至截肢的溫床。每天要檢查自己的腳是否有紅腫熱痛?不正常分泌物?是否有乾裂?若有前述這些問題,宜儘早加以處理。 糖尿病目前雖無法根治,但它絕對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只有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目標內,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可以減少一半以上,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情,配合適當的自我照顧,一定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現在許多醫療院所及社區已組成病友的聯誼團體,您可以由此獲得更多自我照顧的知識,自我調適的經驗分享,值得您的參與。
|
![]() |
***本資料節錄自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