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的分類

  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 。

  • 先天性心臟病病因不詳,主要是胚胎發育時不正常所致,20歲以下盛行率約在千分之三。
  • 風濕性心臟病,因為感染而致病,受到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咽喉炎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居多,主要侵犯心臟瓣膜,屬於這兩類心臟病的個案不多。
  • 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中老年人以上述二類心臟病較為常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若長期升高,會令左心室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心臟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水腫等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主要供給心肌血液,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會讓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 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乃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 ,它導致許多西方國家年青人或壯年人的死亡,雖然西方國家近年來在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控制下,死亡率有減少的趨勢,但在東方的日本以及台灣卻相對反而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冠心病的預防該從何時開始?目前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已受到相當的重視。

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眾多,可分類如下。

  • 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一. 終身無法改變者 : 遺傳基因、種族、年歲增高

    二.可改變的 :

    1. 高血壓 --- 比常人的機會多兩倍半 :血壓高會使到血管收縮。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為目前已開發國家中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長期而言,高血壓將使心臟肥厚進而引起心肌病變及心臟衰竭;對血管而言,將引起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主動脈血管剝離及腎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造成病患永久的傷害及死亡。
        
         高血壓一般而言並沒有明顯症狀,經常讓人渾然不覺,待一段時日之後,可能會有下列自覺症狀,即頭重、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呼吸急促、頭頸部酸痛與兩肩酸硬等。據統計,在台灣年齡超過四十歲以上者約百分之20罹患高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的患者也愈來愈多,在這些病人中,大約只有1/5是因高血壓自覺症狀而定期服藥,並在醫院追蹤治療。這也就是為什麼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的主要原因。

    2. 糖尿病 --- 女性患者有心臟病的機會比一般人多一倍,男性多百分之五十。

    3. 高脂血症 --- 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三倍 :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使血管日漸狹窄,妨礙血液流通。動脈硬化症發生率與LDL膽固醇的濃度成正比關係,而與HDL膽固酵的濃度呈反比關係。有些藥物及嗜好會影響血中HDL膽固醇,例如運動、酒精、女性荷爾蒙及一些降血脂肪藥物會使血中HDL膽固醇上升,對血管有益;相反的,抽煙、肥胖、不動、男性荷爾蒙則會降低血中膽固醇,因而會加重動脈硬化的可能。

    4. 肥胖症 ---因為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心臟病。

    5. 抽煙 --- 吸煙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兩倍半 :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煙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若血管出現裂痕,膽固醇便會積聚起來。

    6. 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

    7. A型的行為型態 ---情緒受壓會導致身體出現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並使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上升,及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心臟病。

    8.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是心臟病的導因之一,運動不單止幫助對抗心臟病,對於經常坐著不動的人來說,在日常的生活裡加入輕微的運動,能夠降低血壓、乳癌、腸癌、情緒低落、精神緊張、壓力等。

    9. 濫用藥物如古柯鹼(cocaine)或安非他命(amphetamine) …….等等。
      心臟疾病的形成往往長達二、三十年,而且一旦罹患,就會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跟隨左右。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從年輕開始,注意各種健康狀況,避免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子,譬如注意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保持標準體重及戒菸等;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壓及糖尿病人,更應加強防治。

冠心病的預防


面對冠心病防治,有多元說法,以下擬分項探討:

A.養成良好生活形態--

  1. 戒菸。
  2. 注意飲食,控制体重( 計算方法請看愛心口訣篇 )、血壓、血中
    膽固醇、葡萄糖濃度。
  3. 規律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蹋車、登山等)。
  4. 養成優良生活習慣及修正不良生活習慣。
  5. 飲酒每日不超過25公克酒精量。
  6. 戒除濫用安非他命、古柯鹼等藥品。

B.適量飲酒可防病的迷思--

   和美國人比較,法國人吃3.8倍的奶油,2.8倍的豬油,血漿膽固醇濃度和血壓也比較高,可是美國人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是法國人的2.5倍,世稱為法國矛盾 (French paradox),檢討其原因,法國人比美國人吃較多的新鮮疏菜和水果,喝較多的葡萄酒,但只喝少量的牛奶,所以推測法國人隨餐飲用紅酒的習慣,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

   紅葡萄酒和葡萄汁能抑制血小板凝聚,但是白酒則沒此作用。紅葡萄酒和葡萄汁含有數種 polyphenol化合物,如 resveratrol、quercetin、和flavonoids,其抗氧化作用比維他命E更強效,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的氧化作用,抑制血小板凝聚。

  每日飲酒一至二杯,平均可提升血液高密度脂蛋白約12%,此作用大致和運動及接收纖維酸製劑相當。飲酒提升 prostacyclin 對 thrombaxan e的比率,增加組織內組織型血漿素原激活因子含量,和減少血小板的凝聚,這些作用可能是降低罹患冠心病危險的機制。

   但是flavonoids在其他酒經性飲料(例如黑啤酒)和葡萄汁也有。動物實驗 resveratrol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的效果並不一致,酒精本身可能也是促氧化劑,此作用可能是酗酒病人罹患口咽癌的原因,可是給易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白鼠餵食酒精,卻能減少粥狀硬化的程度,目前尚無法證實紅酒的抗氧化作用據心血管保護作用。

  可是 飲酒提升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每日飲酒超過60 ml 的酒精,促進血壓升高, 增加中風的危險 。若每日飲酒超過15公克,可能抑制激活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有促進血管血栓形成的危險,所以美國心臟學會並不建議將飲酒列入心血管的保護策略內。

C.只要改善飲食習慣,就不必節食--

   享受美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健康均衡的飲食會使您活的更健康以及降低心臟病及腦中風的危險性,事實上,唯有終生改變您的飲食習慣才能正面地改善你的體質。

  • 該吃甚麼食物?

    一大量的新鮮蔬菜及水果(至少每天5-7份),還有增加抗氧化作用及降低血壓功效
    一多種的穀類製品。
    一選擇低脂或脫脂製品。
    一使用植物油以取代牛油或其它動物油。
    一多吃魚肉、豆類食品、瘦肉。
  • 該避免甚麼食物?

    一高熱量但低營養價值之食物如飲料、糖果、蛋糕等。
    一含高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之食品如全脂牛奶、肥肉、牛油等。
    一肉類上之肥肉以及家禽肉之皮最好能避免。
    一避免煎炸食物,最好以水煮、焗、蒸或燉等方式烹調食物。
    一減少您食物中的鹽量,尤其是對高血壓病人而言。
    一假如您有喝酒習慣,女性應限制在每天最多一杯,男性每天最多兩杯。
 
***本資料節錄自行政院衛生署網站***